中国,上海——2020年6月3日,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0)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在线形式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云上东方”学术盛宴。会议期间,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心通”)举办了线上“vitaflow®瓣膜之夜”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首次公布了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输送系统(以下简称“vitaflow®瓣膜”)应用于严重主动脉瓣钙化患者的3年临床结果,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旨在对不适合外科瓣膜置换术的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评估其在tavr术中使用vitaflow®瓣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共纳入11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30天、6个月、12个月以及2~5年进行随访,主要临床终点为12个月全因死亡率。葛均波院士指出,该研究3年临床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为10.9%,卒中的总体发生率为11.8%,其中严重卒中发生率为1.8%。与其他产品的临床研究相比,其全因死亡率明显更低;严重卒中和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3年临床结果证实了vitaflow®瓣膜在治疗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vitaflow®瓣膜之夜”学术活动还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等专家参与点评。王建安教授指出,vitaflow®瓣膜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方便,柔顺性好,特殊裙边设计对瓣周漏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周达新教授表示, vitaflow®瓣膜自2019年8月28日成功开展首例植入至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通过了初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考验。
微创®心通自主研发的vitaflow®瓣膜是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自膨胀式牛心包生物瓣膜,其通过创新性的双层“裙边”设计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术后瓣周漏;混合密度网格镍钛支架,使瓣膜能够有效撑开钙化瓣叶,且在释放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同轴和定位性能;大网孔设计,则为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预留了空间。该产品采用电动输送系统,方便术者在释放瓣膜的同时操控导丝;兼顾了柔顺性和强度的管材设计,既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又保证了释放的稳定与精准。产品同时搭配微创®心通自主研发的敖广™(alwide™)瓣膜球囊扩张导管和敖顺™(alpass™)导管鞘套件,进一步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整体治疗威尼斯人888的解决方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光远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院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白明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依次分享了vitaflow®瓣膜在治疗二叶瓣患者、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等多类临床案例中的应用心得与体会。宋光远教授表示,vitaflow®瓣膜输送系统过弓性能良好;其使用电动手柄,双人操作,释放过程较为稳定;裙边设计贴合解剖结构,可减少瓣周漏的发生。在二叶瓣病例中瓣膜着陆区多数为椭圆形结构,释放过程中对瓣膜的挤压效应明显,但vitaflow®瓣膜仍能依据术者意愿保持稳定释放。苏晞院长指出,vitaflow®瓣膜的裙边设计增加摩擦力,支架底部径向支撑力较强,又不会过硬,电动释放稳定性较高,这一系列特点使得vitaflow®瓣膜可能比较适合反流患者。
精彩的病例分享与详实的临床数据得到了点评嘉宾的充分肯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在点评中指出,vitaflow®瓣膜的应用病例从最初三叶瓣、钙化不严重的患者,到如今钙化严重、二叶瓣畸形等各类具有挑战性的病例,都取得较好的结果,瓣周漏发生率也较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表示,在该中心现有的应用vitaflow®瓣膜的病例中,每一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vitaflow®瓣膜本月也会正式在西京医院广泛使用。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则对vitaflow®瓣膜寄予厚望,他非常期待vitaflow®瓣膜升级后的二代产品,希望其能在更多、更复杂的病例中取得更好的临床应用结果,为患者带来福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也希望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更好地应用该产品去处理更加困难的病例。会议最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用“优秀”二字总结了vitaflow®瓣膜上市以来的临床表现,在他看来,vitaflow®瓣膜给主动脉瓣狭窄和反流病例提供了非常好的治疗方案。
作为微创®旗下专注于研发、制造心脏瓣膜领域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的高科技企业,微创®心通经过近10年潜心发展,已成为国内心脏瓣膜领域举足轻重的参与者。未来,微创®心通将不断拓宽心脏瓣膜植介入业务产品线,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优质普惠的瓣膜疾病一体化医疗威尼斯人888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