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第十九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21)近日在线上举行。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0853.hk)旗下子公司威尼斯人888-5657威尼斯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通医疗”)在会议期间举办“vitaflow®的创新设计与4年临床结果”卫星会,并公布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以下简称“vitaflow®瓣膜”)的临床研究4年随访结果。
本次卫星会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担任特邀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葛均波院士在会议致辞中表示: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主动脉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与进展;tavr技术作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第四次革命”,目前已在国内各大中心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未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脏瓣膜病患者将会越来越多,tavr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此背景下,同道间的交流、分享与探讨至关重要。
周达新教授在卫星会上介绍了vitaflow®瓣膜的创新设计并公布其临床研究4年随访结果。他在分享中介绍, vitaflow®瓣膜在设计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拥有了优秀的品质特性,在研究数据方面同样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周达新教授介绍,vitaflow®经导管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临床研究的多年临床研究,连续入选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我国11家中心应用vitaflow®经导管瓣膜系统行tavr的110例不适合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0例患者平均年龄(77.7±4.8)岁,sts评分(8.8±5.6)%;术后2年全因死亡率为4.5%,卒中发生率、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的起搏器植入率分别为7.3%、2.7%和19.1%;术后3年全因死亡率为10.9%,卒中发生率、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的起搏器植入率分别为11.8%、2.7%和20.0%;令人欣喜的是,术后4年的临床随访结果同样表明,vitaflow®治疗不适合外科手术的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4年全因死亡率为12.7%,卒中发生率、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的起搏器植入率分别为12.7%、2.7%和20.0%,上述结果证明了vitaflow®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卫星会上还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墨扬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戈军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斌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正明教授等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共同主持本次卫星会。
其中,王墨扬教授围绕一例烟囱支架保护下的tavr手术,详细介绍了为规避或降低患者冠脉闭塞风险,术前及术中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陶凌、李飞教授团分享了应用vitaflow®行抢救性tavr成功治疗一位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经验。张龙岩教授结合一例夹层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经颈动脉途径行tavr治疗的病例分享技术经验。张戈军教授结合一例脊柱畸形、主动脉高度迂曲患者行tavr手术的过程分享相关操作技巧。姜正明教授结合一例急诊tavr病例展示了vitaflow®瓣膜在急诊tavr术中的优势。王斌教授分享了一例应用可回收vitaflow®瓣膜系统行tavr治疗病例。
多位专家应邀针对上述病例分享进行精彩点评。葛均波院士指出,tavr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入路评估,目前国内多家中心在经心尖、经颈动脉等入路积累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经颈动脉入路,在我国患者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当前瓣膜的输送系统均是依照股动脉设计,鞘管相对较长;未来有必要根据颈动脉入路特点作出相应的器械设计,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王建安教授认为,瓣周漏是tavr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甚至心衰;vitaflow®富有创造性的一大特征在于中国首创的pet双层裙边设计,其中一层附于镍钛合金支架的内侧,另外一层则附于镍钛合金支架的外侧;这种结构可显著优化瓣膜密封效果,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反流量。
苏晞教授表示,冠脉闭塞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明显变化,留给术者的抢救时间有限,因此死亡率高。tavr术中发生冠脉闭塞可能是因为瓣膜支架植入过程中压迫自身存在病变的瓣膜而堵塞了冠脉开口,也可能是脱落的钙化斑块、血栓及空气导致冠状动脉栓塞,以及原病变瓣膜感染累及冠状动脉开口。
吴永健教授在点评中表示,vitaflow®瓣膜开展tavr治疗的前4年随访结果已经诞生;因研究对象纳入、手术操作等多方面的精细化,这项临床研究的随访数据非常可靠,能够展示该款瓣膜长时间应用于人体所带来的真实情况。在最初几年,因tavr治疗主要集中于7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更为关注的是患者的存活时间,即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等;但随着tavr向低龄患者推广,未来可能会更加关注于瓣膜的状态,即5年之后瓣膜是否依然可正常工作,瓣膜耐久性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陶凌教授结合分享的病例指出,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应积极联合多学科团队,在影像评估、器械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努力为患者施行有效治疗。
本次cit会议,心通医疗展示了大量贴近临床的研讨和精彩的病例讲解,为广大专家带来了不同类型瓣膜疾病患者tavr处理策略的思考启发。未来,心通医疗在瓣膜疾病领域将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治疗方案得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令广大患者受益。